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小島經濟學 (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es) — [美]Peter D. Schiff, Andrew J. Schiff

1.這是一本相見恨晚的經濟學書,羅胖曾經在羅輯思維推薦過,當初也是不假思索就買了.作者用一個非常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講一個小島上的居民本來過著只有捕魚的生活,後來有人發展出更好的捕魚的技術,透過合作和分工讓島上的居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了,每個人從煩惱如何讓自己飽食三餐進展到可以思考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進一步讓島上的生活更好,最後談到島上發展起了政治系統,政治人物們為了不讓某些商品如房子的價格下降,推起了各式各樣刺激消費的政策,吹起了一個又一個經濟發展的泡沫.其實他要講的就是次貸風暴的發生和次貸風暴之後的美國,以及奇妙的中美關係.作者是強烈反對量化寬鬆的政策,也反對政府干預市場,次貸風暴的悲劇其實不單單是貪心的華爾街投資人,更是政府自以為是的干預市場所形成的,最終就是不斷地推出一個又一個政策去塑造繁榮的假象.

2.我最大的收穫是,能夠帶動經濟成長的是「生產」,而不是消費,島上的居民一開始只能捕魚給自己吃,後來有人發明了漁網和捕魚技術演進,使得魚的生產變多了,大家最終可以選擇不必每天為了捕魚而煩惱,反而可以依照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我覺得這還蠻符合社會進步的狀態,一個突破性的技術可以使生產力提高,雖然一開始擁有技術的是少數人,但最終技術會普及到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生活品質提升,這一件都是自然發生自下而上的.

3.你也可以試想在你的工作當中,當你的生產力提升時,可能是你自己做事的效率提高,原因也許是你用了新的工具,也許是你想到很有效率的方法,也許是你和人有了更有效率的合作,你可以因此得到更多的休閒時間,你可以選擇消費,你也可以選擇做更多的事情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生產力.你有了錢你可以選擇儲蓄以因應未來的不確定性,或者是進一步投資自己,學習更多新的技能,或是把既有的技能打磨地更好,最終可以擴大自己的生產力,帶來個體的繁榮.當社會上大家都這麼做的時候才能帶來社會的繁榮.當然如果一切就如同我們想像的這麼單純就好,從微觀到底能不能放大到宏觀?從個體能不能放大到社會?到底有多少程度是可以類比?對我來說都還是未解之謎.

4.如果擴大生產力的邏輯是正確的,回頭看看那些所謂擴大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無疑都是飲鴆止渴,像美國政府早年為了選票想要讓人人都買得起房,把放貸的標準變得很低,讓貸款本來是依據信用的行為變成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財務槓桿,有不少經濟學者也認為政府這種干預的行為才是推動次貸風暴的始作俑者.

5.任何的價格背後都應該是有合理的供給和需求所支撐,經濟成長可以推動消費,但消費本身沒辦法推動經濟成長,經濟成長是由生產力所推動的,生產力的背後就是技術的進步.從個人的角度我覺得完全合理,要賺更多的錢才能花更多的錢,花更多的錢不會更有錢.但我不知道放大到不同規模的國家,和國與國之間,這個道理是不是就如此不辯自明.

延伸閱讀:
富國的糖衣(Bad Samaritans: The Myth Of Free Trade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Capitalism) — 張夏准(Ha-Joon Chang)
自下而上(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 Matt Ridley
獨裁者手冊 (The Dictator`s Handbook) -- [美]Bruce Bueno de Mesquita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The Piece of Inequality) -- Joseph E. Stiglitz 心得(1)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The Piece of Inequality) -- Joseph E. Stiglitz 心得(2)

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富國的糖衣(Bad Samaritans: The Myth Of Free Trade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Capitalism) — 張夏准(Ha-Joon Chang)

1.自由貿易的擁護者美國和英國恰恰是保護主義濃厚的國家。這些成功的國家大肆鼓吹著降低關稅和自由貿易,就像是把開發中國家「成功的樓梯」剔掉一般。 根據「初生產業保護論」,過早的競爭並沒有辦法幫助開發中國家變得繁榮進步,任何一個新產業都需要時間成長,才能具有競爭力,但是這些已經成功的國家卻要求著還在開發中的國家把自己的市場開放,並且鼓勵著自由競爭以及「競技場平等化」的概念,作者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能使這些開發中的國家進步,自由貿易就是這群「壞薩瑪利亞人」的糖衣,他們其實為的是自己的利益.

2.文中舉出日本的汽車產業,和韓國三星為例都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傾國家之力才培養出來的企業,遠遠不是富國的「自由貿易」下的產物,而在英美等國家還不是一個富國以前,英美更是當時世界上保護主義濃厚的國家,但成為富國之後卻成天想要打開別人的市場,要和開發中國家「公平競爭」,就像要求高中籃球隊員要和NBA球員比賽是一樣的.
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問題,比如說民主和經濟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是透過保護私有資產嗎?民主國家就不會課重稅嗎?貪污就一定會妨礙經濟發展嗎?會不會有時因為某些貪污的行為,讓事情進行得更有效率.公營企業就真的是不好嗎?新加坡航空公司背後最大的金主是淡馬錫控股,他完全是新加坡政府所持有,是不是某些文化背景就無法發展經濟嗎?文化難道不會被重塑,文化難道不是一個複雜的組成嗎?

3.經濟學理論是難以驗證的,不像藥物試驗可以做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可以成功的想法或理論,其實很難在不同的時空和國家複製,減稅還是增稅?保護主義還是自由市場?對國家經濟的影響絕對不是線性關係,甚至也不是曲線的關係,所以我們無法用對錯來評價這些不同的觀點.我相信他們都是正確的,而且我相信這些經濟學家鼓吹思想時都是出於善意.
我們可以說我們是身處於一個十分混沌的環境當中,我們可以做的是得先深刻理解自身所處的位置,小規模地嘗試各種經濟理論,然後從失敗的結果中記取教訓,環顧歷史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就是要從開發中國家蛻變成已開發國家是非常不容易.


4.張夏准是「得到」上的何帆推薦過非常多次的經濟學家,他是一位韓裔的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如果你喜歡「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也應該讀讀他的這本書,他從另外一個不同的觀點去看「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如果你喜歡史迪格里茲的「不公平的代價」,應該也會接受張夏准的觀點.他的書在「多看閱讀」上找不太到,博客來上的庫存也很少,但是台北市立圖書館有不少館藏,某次帶小孩去台北市立圖書館借書,發現市圖的館藏和服務都非常好,我用手機app預約一本書,三天後就可以去拿,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