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2017年11月看完的書

1.「優秀的綿羊」- 2017.11.10
2.「互聯網+ 戰略版: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 2017.11.19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心得]oncology clinical trials with multiple primary endpoints

今天這場oncology clinical trials with multiple primary endpoints 真的很有意思,我有幸爲這個活動出了一點小小的力覺得非常高興,其實在rheumatology 和dermatology的領域,這樣的multiplicity analysis使用的還蠻多的,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今天提到的graphical approach, Hochberg procedure, family-wise gated analysis, 和weighted Bonferroni全部都用的真實案例。最後附上一點我小小的心得。


1. 看multiple endpoints 的trial 應該要注意哪些endpoints 是pre-specified, 有哪些有做type I error control ,下一步是去了解它怎麼control alpha,然後我們才能知道最後的p value是否有意義。所以當一個trial 宣稱它成功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去檢視所謂的成功是指哪一個endpoint的成功?以及它所代表的臨床意義是什麼?它是不是也把它不重要的結果當成重要的結果?新聞稿和paper所提及的重點是否一致?我想說的是有很多藥物可能都有很相似的療效,但很重要的是它的clinical development program是怎麼設計的會決定這個藥物的命運,它在什麼族群的什麼樣的病人的什麼outcome measurement 是有效的,也有可能一個失敗的設計徹底毀了這個藥的發展。


2. 一個過於嚴格的統計方法雖然可以control alpha,但是容易犯type 2 error 也就是臨床試驗的power會下降,一個試驗的power太低的結果就表示兩組明明有差,但是試驗結果卻說沒有差,所以財大氣粗的廠商power 一定是在90%以上(至少要80%)。


3. 藥物本身是最重要,如果trial會失敗無論你怎麼加大sample size 或是用各種方法去弄alpha 都還是會失敗。


4. 站在廠商的立場想要加速臨床試驗的速度是必然的,因爲研發成本越來越高,除了法規單位的要求之外還有payer的要求,要看的endpoint 和data的量和性質也是越來越多。站在醫師的立場當然會期待在unmet needs很高的疾病領域,在嚴謹且可信的條件下,能有更新更好的藥可以使用,怎麼根據越來越複雜的data去跟病人溝通,這就是「藝術」了,也是臨床醫師無可取代之處。


5. 個人的白日夢:Bayesian 感覺是個非常有趣的方法,它跟我們用frequentist 的想法完全不同,現在已大量的使用在phase I的clinical trial 裡面,不知道未來當有像穿戴裝置進入臨床試驗用以監測病人反應時,海量的數據搜集輸入Bayesian model 就可以調整劑量,或許就是可以透過這種新的研究方法徹底改變臨床試驗的面貌和藥物發展的世界。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About Career Development

最近跟幾個不同的人進行了一些關於Career Development 的對話,覺得很有意思,需要趕快記錄下來。
Career Development的概念也是在醫學生涯中一直相當欠缺的,我們常常不知道這是一件自己該注意的事也不知道該找誰談,甚至我們會有點不好意思談這個話題,好像顯得自己有點野心又有點天真。


1. Your career is your own responsibility.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幸運,在我還很年輕剛踏入業界不到一年就有人跟我講了這句話,最近又聽到了一次,感觸又加倍的深。沒有人會替你規劃也沒有人應該要替你規劃。


2. 我們思考Career Development 應該著眼於想要做的事情,想要的能力,而不是圍繞在想要的position,雖然這會在讓你和人進行職涯對話的內容顯得有點空洞,談著一個不知存不存在的工作,有點不切實際。但是我們必須了解一個position/role 所做的事情一直是變動的,每一家公司的組織架構也一直是變動的,有兩位公司內很資深的人跟我說他之前的位子已經消失了,他現在的位子過去也不曾有過。


3. 了解自己的熱情(passion)在哪裡是最重要的,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困難,熱情是一種會被消磨的東西,要不斷地尋找不斷地嚐試然後保持開放的好奇心,它自然又會來找上你。

Your career goal = Your passion.

4. 某個人在白板上寫了個公式給我。

p(career)= Performance x experience x mobility x flexibility / competitor

意思就是要有好的表現,且當你越有經驗表現可能就會越好,同時你要能移動也就是可以離鄉背井,並且願意接受不同的function 的工作,然後競爭者越少越容易成功。
他講完我忍不住跟他說我覺得做得越久的人或是越有經驗的人不一定表現就會越好,也有一些人第一次做就可以做得很好,這些人的想法比較不會受到固有觀念的拘束。他說,你講得有道理,這叫做”Rookie Smarts”還問我有沒看過這本書,並且他覺得公式可能還要再改一改。


5. 對我而言「成長」是最重要的,不只是高速的成長,而是要能「超乎預期」的成長。


6. 對我而言Career development plan 就是我有一個想做的事情,我就得知道我需要有什麼能力才能做?我要找誰幫我走到那裡?這個計劃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