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2日 星期日

Les Quatre cents coups (1959)--四百擊

Truffaut楚浮的第一部電影,1959上映,黑白片。

Antoine Doinel一個十四歲的小孩,他的父母不知如何管教他,在學校也是調皮搗蛋愛惡作劇,又喜歡翹課跑出去玩。
不過有一天起他喜歡看書寫作,在家裡掛起巴爾札克的照片,又在旁邊點蠟燭但卻導致一場小火災。


寫了一篇作文自己覺得很棒,但是老師卻硬說他瞟竊。
他翹家先後躲在印刷廠和朋友家裡,有一次偷了一台打字機,卻想拿回去還,後來卻被逮住了,被控告偷竊,他的父母不知道如何管教他,到最後把他送到類似戒護所的地方去了。

Quatre cents coups直接翻就是四百擊,four hundred blows,但這應該是一句法文的俚語,意思就是惡作劇,搞怪等等。

Antoine就是如此,或者應該說Truffaut本人小時候也是如此,做了許多自己不能了解,父母親也無法諒解的事情,在教育與社會這種僵硬而死板的制度下,許多小孩子就像Antoiney在他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被放棄了,不被允許有自己的夢想,指能關在學校裡念一些沒有用的書。


Doinel, if your paper is first today
it's because I've decided to give the results beginning with the worst.

那篇被老師認為抄襲的文章,其實Antoine的想法還蠻特別的,題目的要求好像是最難過的一件事,他寫得是祖父過逝的時候,內容或許有引用一些書裡的句子,不過整體來說還是很有想像力。想想自己國中的時候考試時的作文題目,如果寫得太有想像力,太出格,通常不是拿超低分就是超高分,但是Antoine卻得了一個停課。


最後一幕應該是最感人的一幕吧,Antoine從戒護所裡跑出來,一直跑跑到海邊,當他跑到海邊時回頭的那一望。


Oh, I lie now and then, I suppose.Sometimes I'd tell tell them the truth and they still wouldn't believe me,so I prefer to lie.


那是他想要逃離的世界,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活著,我們從Antoine中彷彿看到了每一個小孩子的群像,於是他和我們彼此就開始有了連接,有了共鳴,一雙鐵幕網背後童稚的雙眼,成就了這部楚浮的作品。


Masterpiece.Il est superbe!!!


2004年6月16日 星期三

Vozvrashcheniye (2003)--歸鄉--In Return

其實這部電影一句話就可以講完,但這樣似乎不能道盡一部有二三十項影展提名殊榮的作品。

兩兄弟多年僅靠著一張照片維持著對父親的記憶,某一天,一名自稱父親的男子回到家中,並且隔天就帶他們去荒島上旅行,途中管教愈加嚴格的父親,和正值叛逆期的兩兄弟們發展出維妙的關係。

Ivan始終不肯相信那人是自己的父親,即使他父親強迫他叫他爸爸。他叛逆固執的眼神,演活了全戲,他對跳水膽小退縮,但是對於反抗父親的要求,卻是有無比的勇氣,無可妥協的固執。兄Andrey對父親雖然較順從,可是也是有許多地方不滿,父親的表達方式則是打罵,且對過去的事隻字未題。

整部電影一直在一種不可預期的氣氛當中進行著,說不上高潮迭起,但也不會沉悶,就像在看阿莫多瓦的Talk to her時感覺差不多。

就連結尾也是如此地不可遇期,卻留給我無限的遐想。

我相信他父親是愛他們的,他也真的是他們的父親,雖然整個荒島渡假的過程當中,他們似乎是一直遇到困難,輪胎陷到溼泥中要冒著大雨挪車,自己架木船到荒島上,半途引擎故障,兩兄弟還得拼命地滑船,強壯地爸爸只是在旁邊指揮,種種的一切表現地似乎兩兄弟都很不滿。



Ivan氣得跑走了,父親在後面追著叫他的名字,他一定是個不會表達自己的父親,他知道他愛著他的孩子的,可是他的孩子卻厭惡他。
父親的屍體在木船裡漂走了,Ivan站在岸邊哭著叫爸爸,這是他第一次真心地叫"爸爸"

最後他們在父親車上發現一張黑白的照片,上面是兩兄弟小時候還有媽媽,可見父親從離開家起就沒有忘了他們,他是很需要他們才回到家來的,無論他這十幾年來去了那裡。

片末是一連串黑白的照片,是Andrey這一趟旅行用相機照下來的,裡面盡是兩個人在旅程中開心的笑容,還有一些以前照的舊照片,包括母親和小時候的他們。

而父親呢?!

父親是唯一出現在最後一張照片,他戴著墨鏡,沒有看鏡頭,樣子有些模糊,一如父親在他們心中的形象,短暫而模糊,他所做的就是帶給他們前面那許許多多難忘的荒島之旅。


不是一部超棒的電影,但是很發人省思,會看見人心懷疑的可怕,幼童的無知,以及父與子關係的衝突,還有那隱約綿長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