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簡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簡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新思惟簡報時光屋參加心得 -- 精進再精進

當新思惟推出這個新活動時我就立刻報名了,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這些年進步很多,另一方面也是遇到了一些瓶頸,也不知道怎麼樣可以變得更好,有很多小地方不知道要怎麼調整?也不知道要不要調整?然後大家都在玩扁平化、noun project、大字、微軟正黑體和Arial,還有沒有別招?


問題


課前作業時校長給的回饋就點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 顏色太重、色調太強、版面太擠.

而我自己有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就是每張投影片的風格都太濃了,如果是一場三十到四十分鐘的演講下來,不單單是觀眾吃不消,自己也覺得很吃不消.

另外在參加活動前的一星期,剛好有機會和一位公司裡面的大人物討論投影片,她碰巧是喜歡淡而且叫輕柔的風格,對於我那種大字、重色調強對比的感覺比較難以接受,我說我這個是"masculine style".........XD

所以也很剛好兩個人都給了我很相似的建議,我需要把投影片做一些調整.


方法

課堂中把色調重新調整,助教們也給了很多很寶貴的意見,顏色的選擇變得更單純,多用灰階少用黑白對比,用一個主題色其他用較淡的顏色襯托.圖案要有意象,並且要適時留白給人空間呼吸.



課堂中我又找出一些令人不知所措的投影片來問助教,他們就會反問我這張投影片的重點是什麼?能不能拆成兩張?

所以想清楚自己每張要講的重點,而且不要全部擠在一張,多用單詞少用句子.

這和我每次構思演講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很像,想講的東西很多,但我能不能讓大家用最少的注意力帶回最多的重點?而不是讓人聽完後覺得精疲力竭,覺得你投影片好棒棒,但是內容記不住.所以應該要能少則少、精簡為王簡單才能聚焦,複雜容易失焦.

當時我也突然覺得很有收穫,立刻偷偷地動手把一套我最近在新研發的講題當中的幾張投影片開始進行大改版,雖然是老掉牙的內容,希望未來還能給大家新的感受.


幸運的成果


後來快來不及了只好上傳當天修改的第一張投影片,這是我最近最喜歡的一張,課前課中聽了很多建議之後,有做了一些修改和微調,最後能獲得Best Presentation Design Award真的是很高興.



對於時光屋的看法

我覺得這個活動不適合從來沒參加過的人,也不適合沒問題的人,要最有效率的使用這堂課就是要在心中有大量的問題,大量的瓶頸且毫無羞恥的心不停地問助教和校長,趕快把心中大大小小的問題一次解決,不一定是要技術上的,也可以是問他們對投影片設計的想法,藉由討論來促使自己進步.


關於Career Path

會後跟以前的學長和幾位醫師聊了一下業界的發展,其實一位醫師的訓練結束之後路真的是無限寬廣,絕對不是只有clinical practice,這一路要克服的困難很多,但收穫也是滿滿,這是一句廢話沒錯但我想說的是你總是可以有選擇,如果你沒有選擇那你可以創造選擇,有的時候只是需要一點點勇氣.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關於醫學簡報的一點心得

今天做了一場有點特別的演講.
在北榮病理檢驗部談P1NP Bone turnover marker在骨質疏鬆治療時的應用,對象還蠻特別的只有一個醫師,其他都是檢驗師和技術員.所以不能講的太難,也不能講得太快,還要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到骨質疏鬆是個很重要的議題,其中病人的順從性更是重要,然後帶出P1NP的臨床數據,與臨床治療病人時的相關性.最後再call to action.
昨天在「憲場觀點」聽完朱為民醫師準備TED演講的經驗,和福哥分享簡報技巧後,回家我又將投影片稍微調整了一下,想到聽眾多半不是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就把內容再更簡化一些,把重要的訊息重複幾次.
簡報其實最重要的是觀眾,觀眾聽完有收穫最重要,而不是讓你在台上秀投影片多漂亮,口才多好,談吐多風趣.最重要的是你希望觀眾聽完回家可以記得的事情,最多不超過三件.
醫學簡報的困難在於內容的準備,尋常的簡報套路我個人覺得不是很適合,比如說「講故事」、「分享經驗」和「尋找共鳴」,如果我是觀眾我會覺得不夠科學,所以我覺得要進化到先定義出本次主題的框架,從框架中講出聽眾的「痛點」,這個痛點應該就是一個臨床議題,再用「科學數據」去陳述痛點,用「科學數據」去談怎麼解決痛點,最後再用「科學數據」來call to action.到底該談多深,到底該引用多少數據,就要視觀眾的程度決定,所以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觀眾」.
另外一個是要「了解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別人反而是模仿不來的,如果你是很有個人魅力那麼也許你的投影片就不是很重要,但如果你的專長是做投影片,那你就用心把投影片詮釋好.不需要講笑話,不需要使用特別的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真誠,要有自信.
對醫學簡報來說,我覺得是數據的呈現要清楚,引用出處要正確,數據的分析和見解有獨到之處,所以一個好的醫學簡報多半是建立在好的科學的素養上,然後口齒清晰不結巴就可以了.
最後一個就是練習,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尋找上台的機會或是幫自己製造上台的機會,然後才能說出你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