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野性的呼喚 (The Call of the Wild) --- 傑克 倫敦 (Jack London)

看了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電影之後,McCandless大喊" Jack London is King !"

所以在準備國考唸書苦悶無聊的時候,我就看了這本書,"野性的呼喚"。

故事的內容大致上是說一隻聖伯納犬和蘇格蘭牧羊犬混血的雜種狗巴克,本來是一隻被飼養而住在家裡的寵物狗,因為金礦的發現被賣到阿拉斯加,在這個寒冷的北極地方,棍棒和飢餓是支配著他唯一的兩樣東西,於是在這險惡的荒野之中,

他天生堅強的體能與耐力就被激發出來了,甚至他領導與支配的慾望也被這荒野所喚醒。

在荒野之中,他學習到主人交代的事情不論是多麼困難他也要超越自己體力的極限去完成它,牠甚至打倒了原本帶領狗群的領袖狗,讓那些狗從高壓集權的統治中被解放。

最後他領略了人類的愚蠢與愛,甚至和一個人類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但是這個人後來被北方的土著殺死了,憤怒地牠替主人報仇殺光了那群土著,當時的牠彷彿感受到了曠野的呼喚,那呼喚就與牠心中成長的野性相為呼應,最後牠征服了狼群,成為北方森林裡人們討論的那隻帶領狼群的幽靈犬。

這書非常有意思,巴克的世界其實也就是人類世界的縮影,如果巴克一直平安地被飼養著那麼他就只能永遠當一隻寵物狗,牠心中的那頭野獸也不會被喚醒.險惡的環境造就了牠,也應該說只有這樣的環境他才有機會成長,蛻變來到一個更高的境界,而這些險惡的環境其實也就如同我們的世界一樣,酷寒的北地支配者只有人類的鞭子與飢餓,人類的世界則是更加的複雜與可怕,當考驗來臨的時候,也許平凡的我們也會感受到那野性的呼喚,讓我們成為一匹狼。

很喜歡這本書,傑克倫敦真是個了不起的作家。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憤怒的葡萄--史坦貝克(J. Steinbeck)

據說這是當代最受歡迎的一本美國小說,敘述三四十年代美國經濟蕭條的情形,銀行就是一隻可怕的怪物,和大資本家剝削著貧窮的小老百姓,激增的失業人口,造成龐大的移民往加利福尼亞尋找工作,這些滿懷希望的難民,在路上散盡家財,忍受著親人離別的痛苦,跨過大沙漠來到加州,以為在這裡可以找到好工作,夢想當中吃不完的葡萄,掛在樹上的桃子,鬱青的土地上可以餵他們帶來幸福,卻只是遭到更進一層的剝削,不合理的工資,雇主欺騙勞工,讓他們即時再怎麼辛苦工作,再多搬幾箱桃子,再摘幾百磅的棉花,也沒有辦法養活自己。

所有的東西都只能靠寫欠條,先花了再拿來還債。

資本主義就像一隻吸血的巨蟲,讓貧窮的人更加的貧窮,富有的人更加的富有,如書中說一個雇主要找工人,但沒有說要找多少工人,也沒說要給多少錢,更沒有簽合約,只是看到衣衫襤褸的窮人就問,"你要工作嗎?"

騙取工人的勞力,本來要找兩百人,卻來了三千人,本來一小時給五毛,現在一小時給二毛五,過了採收的時候,就把所有的勞工都解散了,再讓警察把他們趕走,警察一天也有規定要抓多少人,要不然領不到薪俸,為了衝業績的警察開始亂抓人.

整個世界陷入無法想像的可怕。

從組織化的社會角度來看,每一個人要改變自己的角色似乎十分地困難,把社會想像成機器,每個人都是輪軸,就有大輪軸和小輪軸,小輪軸是無法變成大輪軸的,小輪軸的罷工更會使機器無法運作,小輪軸就成了損人不利己的麻煩。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包威爾的動物農莊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社會的組織,兩相對照會發現這世界沒有一件事是令人滿意的。

會產生一種迷思,小人物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地付出和工作,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努力並不能為個人完成什麼,只是像上了發條的小輪軸不停地轉著,來鼓動社會這個大機器。



而社會這個大機器又在製造些什麼呢??

可能是翻譯的關係,感覺這本書非常的薄,文字非常地淺顯,但這也是誠品敦南唯一能找到的版本,我做在牆角花了一個多小時看完,文字雖淺,但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事情卻讓人深刻,有點像在看賽珍珠的大地,但是至少大地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