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資本的秘密 (The Mystery of Capital) -- [秘魯] Hernando de Soto

1.這本書強調了所有權的重要,所有權和社會契約的存在可以讓資產變成資本,或是讓資產透過各種加工變成更有價值的資本。許多開發中的國家的人民擁有許多無法確立所有權的資產,這些資產無法被交易,也無法拿來抵押貸款,成為有價值的資本。所以所有權的確立,可以表述出一個資產的特性,我們可以將資產加工,從具體的房屋可以靠重新裝修後提高他的價值出售或是出租,到一個人的文字甚至是一項技能可以變成智慧財產權,再賣給別人.這種在低價值的時候投入最後變成高價值的產出,不但是把隱藏在實物資產背後的價值製造出來,更是帶動經濟發展重要的力量.

2.「法律從來不是一種邏輯,而是一種經驗.」
德索托要強調的是法律不是來對抗現狀,一個好的法律是能夠承認隨著時代演進的社會契約,將原來不合法律產生的權利和協議,變成一個新的正規制度,其目標也是為了確立所有權的存在.

3.市場越廣闊,勞動分工就會越具體也越細,每一項勞動都會變得更專業化,經濟發展也會變得更有效率,進而使得工資和資本的價值也增長,如果法律制度相對落後跟不上時代的演進,許多新型態的企業就無法在合法的狀態下發展,會阻礙勞動與分工,也會把未來的企業家限制在專業和生產力都相對低的圈子裡.


4.從所有權的確立和資本釋放的角度的面向來思考Airbnb、和Uber,再進一步的推想到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以及中國農民進城的工作和居住問題,對我來說如果這是一個勢在必行的社會現象,與其限制這些在法律之外的社會契約形式,倒不如思考我們的法律該如何與時俱進.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新思惟簡報時光屋參加心得 -- 精進再精進

當新思惟推出這個新活動時我就立刻報名了,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這些年進步很多,另一方面也是遇到了一些瓶頸,也不知道怎麼樣可以變得更好,有很多小地方不知道要怎麼調整?也不知道要不要調整?然後大家都在玩扁平化、noun project、大字、微軟正黑體和Arial,還有沒有別招?


問題


課前作業時校長給的回饋就點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 顏色太重、色調太強、版面太擠.

而我自己有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就是每張投影片的風格都太濃了,如果是一場三十到四十分鐘的演講下來,不單單是觀眾吃不消,自己也覺得很吃不消.

另外在參加活動前的一星期,剛好有機會和一位公司裡面的大人物討論投影片,她碰巧是喜歡淡而且叫輕柔的風格,對於我那種大字、重色調強對比的感覺比較難以接受,我說我這個是"masculine style".........XD

所以也很剛好兩個人都給了我很相似的建議,我需要把投影片做一些調整.


方法

課堂中把色調重新調整,助教們也給了很多很寶貴的意見,顏色的選擇變得更單純,多用灰階少用黑白對比,用一個主題色其他用較淡的顏色襯托.圖案要有意象,並且要適時留白給人空間呼吸.



課堂中我又找出一些令人不知所措的投影片來問助教,他們就會反問我這張投影片的重點是什麼?能不能拆成兩張?

所以想清楚自己每張要講的重點,而且不要全部擠在一張,多用單詞少用句子.

這和我每次構思演講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很像,想講的東西很多,但我能不能讓大家用最少的注意力帶回最多的重點?而不是讓人聽完後覺得精疲力竭,覺得你投影片好棒棒,但是內容記不住.所以應該要能少則少、精簡為王簡單才能聚焦,複雜容易失焦.

當時我也突然覺得很有收穫,立刻偷偷地動手把一套我最近在新研發的講題當中的幾張投影片開始進行大改版,雖然是老掉牙的內容,希望未來還能給大家新的感受.


幸運的成果


後來快來不及了只好上傳當天修改的第一張投影片,這是我最近最喜歡的一張,課前課中聽了很多建議之後,有做了一些修改和微調,最後能獲得Best Presentation Design Award真的是很高興.



對於時光屋的看法

我覺得這個活動不適合從來沒參加過的人,也不適合沒問題的人,要最有效率的使用這堂課就是要在心中有大量的問題,大量的瓶頸且毫無羞恥的心不停地問助教和校長,趕快把心中大大小小的問題一次解決,不一定是要技術上的,也可以是問他們對投影片設計的想法,藉由討論來促使自己進步.


關於Career Path

會後跟以前的學長和幾位醫師聊了一下業界的發展,其實一位醫師的訓練結束之後路真的是無限寬廣,絕對不是只有clinical practice,這一路要克服的困難很多,但收穫也是滿滿,這是一句廢話沒錯但我想說的是你總是可以有選擇,如果你沒有選擇那你可以創造選擇,有的時候只是需要一點點勇氣.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槽邊往事 — 和菜頭自選集

聽羅胖提過很多次和菜頭,說他多喜歡多喜歡和菜頭的文章,後來才知道羅胖多喜歡多喜歡的東西其實很多很多,在「得到」的專欄上也很早就有和菜頭的專欄,曾經有幾次衝動想訂閱,但是都給忍下來了,某天心血來潮就在天貓上買了這本「槽邊往事和菜頭自選集」,想來看看到底如何.
這本書寫的是散文,也就是生活瑣事,職涯偶感,所以有的時候讀起來是雞湯,吞下去變砒霜.或是寫食記,東西多好吃吃起來怎麼樣的那種和懷念家鄉,想念他老家雲南昆明,異鄉遊子那類的文章,和我們大部分的人在臉書上發的廢文沒什麼太大兩樣,只是他的長度比較長,一篇大概兩三頁,我們大概是兩三行這樣.和菜頭的文字蠻平實,喜歡修辭華麗的人會覺得他太單調,喜歡深刻道理的人會覺得他膚淺,就像長輩會傳的雞湯文那樣,喜歡幽默文的人會覺得他又不夠好笑,頂多就是嘴角上揚還沒笑出來就先吞口水了.但是如果不要這麼嚴苛,他其實也可以說是個有點風趣幽默又可以讓人有點餘韻的那種作家.

節錄幾段篇章分享一下
「四季如春」講的是他的老家昆明,但很狡猾地就是這個「如」字,而不是「是」,這種讚揚性的文字當不得真的.他也緬懷以前很舒服現在越來越熱.
「假若你有幾個美女朋友,那麼你應該理解我所說的這番話.你可能見過她剛搬完家髒兮兮的樣子,你也可能見過她加完班灰濛濛的樣子,你甚至可能見過他大病初癒後病懨懨的樣子.但是你還是會承認她是個美女,因為你認識她許多年.


「昆明天空下」
「只有在昆明才會覺得天空有靈性,可以和它對話.平心靜氣地凝視著藍色的深處,你要一頭獅子,那麼你就會得到一頭白雲獅子.你要夜色如同絲綢,那麼你就能感覺到他清涼無聲地從你的皮膚上滑落,流洩到滿地黑暗中細碎的花香裡去.甚至當你是個孩子的時候,你就可以懇求它說:不要下雨了吧,讓我出去玩一會兒.他也真的就此提起雨腳,走到另外的半城裡去,留下一道彩虹作為你們之間秘密的約定.在昆明,一個好人是不會被雨淋濕的.」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王陽明:一切心法 -- 熊逸

心得就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1.之前讀過熊逸寫的「春秋大義」,內容實在是太龐大,到現在還沒有讀完,但是當下覺得他的東西還蠻有意思的.觀察之前羅輯思維上面推薦過一系列熊逸的作品大抵都和中國思想和政治以及道德上的探討很有關係,還好我當時幾乎都買了(咦),現在已經很難買到.這本王陽明是以他的生平為時間軸,然後引經據典從許多方面去探討分析儒學和陽明心學,有討論當時明朝士大夫的風氣,也分析孔子的思想,也加入很多西方和近代的思想理論一併交叉探討,所以其實很有批判性,也不是很容易閱讀.

2.王陽明講的「致良知」,其實和孟子講的「盡心」有異曲同功之處,那什麼是盡心?就是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極致就是要推己及人,也就是把自己認爲的價值觀推行在別人身上,這很容易會形成一種「父權」式的觀念,而且這種觀念往往是「單一」的價值觀,所以有可能會發生災難性的結果。比如說美國覺得民主政體很好,但在拉美和北非發生了什麼結果?民選產生了一個個獨裁政體。書中則用了另一種觀點,熊逸舉了「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裡面的麻雀教主(Sparrow), 他也是一個「知行合一」的奇異角色,在「權力遊戲」那個世界裡面竟然出現了這麼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在那個混沌的世界裡面,也造成了某種程度的震盪,熊逸也說王陽明似乎在當時明朝的環境裡,也投入了這樣一顆炸彈.

3. 坦白說,這些儒學的思想讀起來覺得有點空泛,想到中國幾百年來靠讀這些東西來拔舉人才就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特別是在明朝,我們就見到了許多「道德魔人」彼此相互批評,卻對時政拿不出點具體作爲。

4.回頭來想陽明心學,我想到羅胖講的這應該是要向內求,是提升自己的認知,而不是加諸於人的道德大帽,這才對我們現代人有實用的價值。所以就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你想要進步,對抗外部環境還相對容易,難的是在自己的心中,唉~又雞湯了。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狂熱分子 -- 群眾運動聖經 (The True Believer -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 -- [美]Eric Hoffer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有的時候會覺得作者的論點有點武斷,或是又帶有一點偏見,但我覺得他確實點出了群眾運動的特徵.我不認為群眾運動都是不好的,我也不認為煽動者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他所說的東西都是為了欺騙群眾,我相信群眾是需要被影響以及被帶領的,只是最終會演變成什麼就看最後發動這個行動的人的特質和品格,比說林肯、邱吉爾和羅斯福,反之就變成史達林和希特勒.

下面是我摘錄的文字和心得.

1.「最能煽動人們行動激情的,就是宣揚一個近在咫尺的希望。」

因為人的不滿程度,看來是跟他與他熱切渴望得到的事情的距離是成反比的,所以一個「近在咫尺」的希望,往往能激起人的不滿,煽動群眾的行動熱情,比如說蔡英文總統上次大選失敗時發表的「最後一哩路」,這場演講相當能激起群眾的熱情.

所以短程的理想是可以激起群眾熱情的,但是當一個群眾運動已經成功之後,就要轉而強調一些遠景和夢想,對一個成功的群眾運動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現狀」,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夢想來緩和焦躁的群眾,就像所有已經成形的宗教一樣.他們會貶低「現在」,因為只有透過徹底的貶低「現在」,群眾才會對「未來」懷抱夢想,他們會告訴群眾,「現在」只是通往光榮的未來的一個開始!

2.群眾運動都需要有一個Men of words,他們會創造所謂的「語錄」,他們所使用的論述都是有套路的:
(1)攻擊既有的信條與制度,使之威信盡失,不再受人民擁戴.
(2)在沒有信仰就不能活的群眾當中創造一個信仰真空,所以當群眾運動宣揚起新的信仰的時候,這些幻滅的群眾就會振臂相迎.
(3)為新信仰提供口號和主義.
(4)動搖「優秀者」也就是那些在社會上不需要信仰也可以活下去的人的信念,我想就是所謂「理性」人的信念,當他們看不出抵抗新信仰有任何意義時,他們就會毫不抵抗地投降.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各大媒體的標題,回憶一下每次選舉時政治人物所使用的競選語言,大抵就是如上的套路.

3.「已經擁有許多而想擁有更多的人,其失意感要大於一無所有而只想擁有一點點的人。另外,只缺一樣東西的人也會比缺很多東西的人更不滿。」

4.在自由實際存在的地方,平等是大眾的熱望.在平等實際存在的地方,自由是極少數人的熱望.有平等而沒有自由,會比有自由而沒有平等更能創造穩地的社會模式.


5.「為了闡明一個道理,你必須誇大很多事情而又略去許多事情.」
我覺得這也是某些演講常常使用的套路,講者會談一個切身的故事,或是一個能引起共鳴的故事,這些故事是事實,但不一定客觀也不一定科學,他談的故事後面都有一個核心價值,最後會”call to action”,那才是最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