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非常的日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非常的日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2018年的回顧

這一年有很多挑戰,工作上從一個單兵變成單兵加小隊長,帶領這個小團隊成長,並且讓他們融入更大的團隊,怎麼進行橫向溝通、怎麼將願景轉成任務再將任務轉成一個個里程碑、怎麼用各種因人而異的方法follow-up然後得到成果,這其中有許多很複雜的學習,我想只有當過主管的人才明白。幸運的是,我覺得帶人還蠻有趣的,雖然也是有不少挫折,但還是比我當初想像的有趣很多,學習也很多,我也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每一個團隊成員的成功才是我的成功,好的領導者是要能成就他人,要再往上走的能力都是領導力。

要學的專業知識似乎是越來越複雜,除了本門的胸腔腫瘤勉強維持再加上工作上的皮膚科、風免科之外現在又再加入了一些疼痛相關的東西,再次顯示藥廠的Medical affairs 真的是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當然也許只有我是這樣,很多人應該都是真的專家。

到今年為止我就離開臨床工作將近三年半了,其實沒有很長,但每一季都感覺過得像一年那麼久,你若以為我看起來輕鬆,其實未必如此。對這份工作的體悟越深就越不敢建議別人換跑道,而我覺得大部分來詢問的人對這個工作都存有各種不同的想像,期待也往往有落差。這工作跟我當初想像的也很不一樣,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夠樂在其中。

今年去了尼泊爾、峇里島、竹富島、希臘,工作上去了上海、神戶、大阪、阿姆斯特丹,出差變少了,跟家人一起的時間變多了,感覺蠻好的,每一處都有難以忘記的風景。
下半年老大上小學了,每天準時接送小孩上下學成為我的課題,早起和準時離開公司都很不容易。一開始還在煩惱要念公立還是私立,也還有點擔心他適應不良,後來發現公立學校也蠻多采多姿的,社團活動特多,他現在最喜歡的活動是打桌球和吹小號。看著一個小孩幾個月前連音符是什麼都不知道,現在竟然能看譜吹出小星星,深深覺得小孩子的潛力無窮。樂團老師說是樂器挑人,不是人挑樂器,好像真有那麼回事。

今年讀了25本書,比去年少,去年看了30本書。每每想到像綠角、蔡校長也是不停地在讀書然後輸出心得,覺得自己還是得更努力,書架上還有一大堆未拆封的書在等我......還有kindle 、得到、多看上只讀了3%的那一堆電子書們,也在等我......

明年又是很挑戰的一年,工作上有三個目標,希望能一一達成,需要很多努力去增加實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運氣讓他們順利發生。

祝福大家!
-
2018年的書單
1 賦能 - 2018.01.27
2 激盪十年、水大魚大 - 2018.02.04
3 阿里鐵軍 - 2018.03.15
4 終身學習 - 2018.03.18
5 人地城 - 2018.03.31
6 六項思考帽 - 2018.04.07
7 自下而上 - 2018.06.24
8 富國的糖衣 - 2018.07.08
9 巨嬰國 - 2018.07.15
10 小島經濟學 - 2018.07.29
11 乾隆成敗 - 2018.08.18
12 論中國 - 2018.09.21
13 斜槓青年 - 2018.09.18
14 管理的常識 - 2018.09.23
15 與成功有約 - 2018.09.30
16 領導力 - 2018.10.01
17 Leadership pipeline - 2018.10.05
18 改變歷史的領袖 - 2018.10.04
19 象與騎象人 - 2018.10.26
20 Execution - 2018.10.23
21 江湖外史 - 2018.10.29
22 中國奇蹟的句點 - 2018.11.17
23 易中天 - 魏晉 - 2018.11.24
24 大漢帝國在巴蜀 - 2018.12.10
25. 紙上臥遊記 - 2018.12.30
-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2017年小小的生日感言

感謝大家的生日祝福,昨天從早上六點半一路打到晚上十點多的一場TC 結束,最後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回想起來今年是一季比一季的難打,說一季就是一年真的一點也不為過,一路上有數不清能打想打的怪,只無奈於體力不夠沒辦法一一打下來,還差點不能全身而退,留下一些無法兌現的承諾,不過也做了很多從來沒做過的事,有些我甚至沒想過原來我可以做得到,對我個人來說真的是豐收的一年,覺得感恩。

這其中有許多體會我不知道要怎麼說,但我還是努力熬出來給大家嚐嚐,很感謝喜歡看我分享雞湯的朋友們。

離開醫院的生活到今天是兩年四個月,這真的是一場很奇妙的旅程,一路上學到很多新的東西,學新東西的確是可以進步,但我想說的是一個陳年雞湯,就是不斷地反思怎麼改進,然後找一兩個真的可以做得到的來調整,就是這種笨方法才能真正的進步,這是我過去五十幾場演講的一點心得。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關於退休金

為了退休,一般人會透過各種投資工具準備退休金,如果讓你投資某一家基金公司,保證你退休後月領數萬元,之前只有少數人有投資,現在擴大到所有人都「必須」要投資,且保證每個人退休後都有錢拿。
如果這是一家基金公司或是保險公司的廣告,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不能買,這就是一種很明顯的「龐氏騙局」啊!
現在有一家保險公司叫「政府」,他們有各種退休基金,公務人員、勞工退休、國民年金、老人年金⋯
可以思考幾個問題?
1. 你喜歡繳稅嗎?(你對該公司的信心?)
2. 政府的效能如何?(該公司的績效?)
3. 你認為所有收入等級和能承受不同程度風險的人都適用同一家公司的方案嗎?


如果都不是很肯定,政府相似的政策應該越少越好,或是根本不該制定這樣的政策。
再提一次佛里德曼提出的四種效率遞減模式:一,花自己的钱替自己辦事;
二,花自己的钱替别人辦事;
三,花别人的錢替自己辦事;
四,花別人的錢替別人辦事。

政府是第四種,而且四年會換一次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大爆炸之後之一

大爆炸之後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


1. 看到許多醫護人員很有熱血的投入工作,覺得台灣的醫療界雖然大家過得苟延殘喘,但是需要熱血的時候仍然很大的動能存在,只是這個動能可以存續多久,還需要很多很多的支持.大量病患的換藥工作,病房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護理師,醫師等等的,平時就已經很捉襟見肘的,面對這種狀況還能不能承擔?以及足夠的敷料,換藥的耗材,都是很大的問題?

2. 經費的來源?這並不是政府辦的活動,民間企業保險的金額是否有能力賠償,但即使沒有能力賠償,該承擔的責任是不是有人或有單位能幫忙追究到底?為了這項意外如果政府開了專款,那是不是所有的公安意外都要有專款?那主辦單位的責任又再哪裡?其他非這次意外而影響到的其他的病患權益能不能受到保障?如果要談公平,大概還是放回健保總額是最公平,但是也最不公平,因為那會擠壓點值,但希望可以凸顯問題,把這個問題放大到有權力的人可以做一些事情去改變.

3. 我一直都覺得醫學中心要跟地區醫院一樣平時就嚷著要把加護病房收滿,要要求佔床率,是很可笑的,面對災難來臨的時候,根本沒有儲備的能量可以運轉,一面想要要求績效以及人力使用的效率,到真正需要大能量的時候還能擠得出什麼?還不是只能在媒體上要醫護人員發揮愛心?平時績效壓榨醫護人力,戰時用道德擠壓剩餘的最後一丁點靈魂.

4. 我想到我認識的許多整形外科醫師似乎都已投入醫美產業了,這絕對是健保和醫療環境所造成的,要求這些人發揮社會責任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不覺得這些人虧欠社會什麼,一天到晚要求別人做善事是很不合理的.偏偏我們社會的氛圍往往就是期待著被英雄拯救,卻不思考如何讓制度與法規的推行更加的確實.

5. 消基會跳出來引用完全不符合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精神的態度,舉了與塵暴病人族群相距甚遠的三篇過時的文獻,呼籲民眾及病患家屬不要輕易接受清創,這樣的行為是標準的外行領導內行與搬弄是非,事後又再發布新聞稿表示自己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又要大家把心思放在病人身上,這種無理的不論是非的和事佬態度讓我見識到一個組織為搏版面而無所不用其極.

一場大爆炸,我們看到社會的許多面向,但是我們真的動手改正了嗎?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新思維國際之簡報設計課程參加後心得

緣起

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活動是去年,有朋友參加過“簡報技巧高峰會”,也有朋友參加過“年輕世代,優勢何在”,這兩個活動之後,我想應該是有許多人被蔡醫師等人精彩的演講以及令人驚豔的投影片震撼了.後來開課熱烈的報名速度,讓我錯失了機會,一直以來我都是只能瞎子摸象地從同事和朋友的投影片當中去猜想,“他們到底怎麼做到的?”.我看到就坐在我隔壁的學長,上完課之後就得獎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讓人神往!
     
這一次,我絕對不能錯過.
  
而且為了這次上課,我還選了最生硬艱澀的基礎醫學論文來做投影片,一方面是挑戰自己也是挑戰老師(!?),我相信最無聊的東西都能做的生動活潑,就再也沒有任何困難的題目了.

視覺設計的感動

邱建勳醫師的動畫設計,首先引用了Hitchcock的電影<Strangers on a train>,這突然勾起了我學生時代喜愛電影的回憶,Hitchcock是古典派的導演,最重視的就是場景設計,他所有的電影每一幕都是先用手繪草稿,人物站的位置,眼神,進出場位置以及場佈道具都是經過設計的,不能讓演員隨心所欲發揮的,在那一瞬間,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所要讓觀眾接收的簡報,就是來自於演講者,演講者就是導演.還有最後邱醫師用powerpoint做的動畫,我才真正了解,蔡醫師一直在facebook上提到“會起雞皮疙瘩”的投影片是怎麼一回事.這真的是一場排山倒海的震撼!

超級好才叫做好

最後是蔡醫師講了自己的故事,講完後有同學的提問,有人問了他為什麼離開?又有人問了他將來有什麼目標?蔡醫師的回答讓我覺得他應該看過<中國合伙人>,他說,他沒有要台灣上市,也沒有要去納斯達克上市,他的未來也沒有目標要做到什麼.我猜想蔡醫師可能本來也是滿懷理想,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可是無奈地這個世界(健保)卻改變了他,讓他成為了現在的自己.但是若不是世界改變了他,我可能也沒有機會坐在下面聽他講課,而我曾經也是滿懷理想,但是隨著時間與工作的消磨,世界也改變了我.現在的醫療環境對我們這一代年輕的醫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困境,未來也是茫茫而充滿挑戰的,我心裡感到有某種難以言喻的共鳴,我相信每一個坐在台下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強,才願意花一筆不小的錢,在一個難得有太陽的週末來上這個課,也只有變得更強你的未來才會有“可能”.

回家的時候,頭有點暈,很久沒有如此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也好久沒有獲得這樣大的感動!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As I Walk in the darkness....

1. 這一切終於暫時告一個段落了。

讀了好幾個星期的眼科,到上個星期似乎已經超越了某一種程度的飽合,終於在星期六做了一個了結。
雖然已經讀到再塞進任何一點眼科的知識我就要像一隻脹鼓著腮幫子的青蛙,隨時都要聒聒地狂吐,寫到那份傳說中的考古題的時候,才赫然發現自己其實也有點捉襟見肘,當然真正的筆試沒有那麼困難,但是靠半猜半寫濫竽充數的還是不少。

幸好面試的時候似乎有扳回一城的跡象,這都要感謝眼科的好朋友小楊大夫的鼎力相助,在主任那一關的時候進行地還蠻順利,表現比較差的應該還是剛坐下來的那一站,有點語無倫次。

那半小時的面試進行的很快,五個站,十幾位主治醫師和主任,每關是純聊天,盡全力推銷我自己,走出會議室大門時我感到嘴巴非常地乾。

星期天早上我收到主任打來的電話,我很希望她跟我說我錄取了,但是她說不是我不好,是我真的太慢退伍了,她們沒辦法多花一年的錢讓我待在那邊,應該就是他們沒辦法收R0的意思。

雖然我很失望,但是我也很感動,因為她其實可以完全不用理會我這個沒在本院眼科實習過,成績又不是前幾名的人,她說去那邊考試的其他女生都是前幾名的。

這應該算是一種肯定了吧。
明年再來吧,如果這是我的宿命。

2. 如果很相信宿命這件事情,我發現眼科這件事情其實在我的生活之中有很多徵兆,當初馬偕眼科建議我不用報名之後,其實也有點想把這一科刪除了,是當時榮總的總醫師說可以來試試看拼個機會,才讓我又打起了精神。我們單位的組長也是眼科的主任,單位又有另一位眼科的主治醫師,他可是讓我在組內的生活中獲得很多開釋的人。

就更不用提一個我經常默默地在看的盲醫生的部落格。

在這段準備眼科的期間,他們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忙,無論是在口試的準備,以及眼科知識上的指導,當時我也私下覺得,即使這一次沒有上,我也是得到的很多東西,

這讓我覺得我能遇到這幾位'貴人'真的是我的宿命,要不是考到了二梯預官,要不是抽到了這個單位,就不會遇上這兩位醫師長官,也不會讓我重拾準備眼科的信心,也從他們當中獲得了很多。

這也讓我相信,這冥冥之中似乎有著什麼。

當然也許什麼也沒有。只是人生的一個插曲。



3. 我常發現每一個週末心情最低落的時候就是星期天的傍晚。

我也常發現每一個星期天的傍晚無論我在做什麼我都會出現在公館,拖著一個有點疲累的身體,帽沿壓地很低,我也開始習慣戴帽子,以及我戴帽子的樣子,然後聽著音樂,耳機塞得很緊似乎不想任何一點喧鬧干擾著我的平靜,一種低落的平靜。

今天傍晚公館這裡有點熱鬧,教堂前面張著藍白閃爍的小燈,夾著聖歌和人群的嘻笑,當那音樂響起來的時候,當我聽到翻開第幾章第幾節的時候,都讓我想去相信這空氣中是否真有神蹟,突然讓我有種想發抖的感動。

可能我也是一個有點失意的人,戴著耳機讓我對真實的世界有了點隔閡,這種隔閡讓我內心那種低落的平靜和街角的喧鬧形成一種格格不入,那台一冰店前牌的特長的人龍,那拿著樂器三五成群的,那坐在椅子上聽講道的,讓那低落的更低落了,那平靜的反而煨蘊成一股莫名的涼,彷彿那空氣中悄悄凝結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