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主要的觀點是針對美國的金融業提出批判,如果拿來對照台灣或是其他國家的其他行業可能會覺得有點不那麼合適。
書中有一個對市場的看法,我覺得也蠻有道理的,
「市場是由法律、政府管理和各種機制所塑造.每一條法律、每一條管理規定、每一個機制安排,都會影響分配,而我們塑造美國市場經濟的方式,就是對頂層的人有利,對其他人不利.」
首先無論我們支持哪一派的思想,我們都必須承認社會是有階層的,水漲的時候不是每艘船都高,就算我們給予所有人同樣的條件和同樣的環境,某些人就是可以表現的更好,表現更好的人本來就應該得到更多的回報,並且有權力維持和擁有這些回報,這是社會進步的誘因,也是自由市場當中產權獨立的精神。
我同意書中所述的市場機制並不完美,有些人認為政府應該當一隻看得見的手去干預市場,去追求公平、去減少貧富的差距,有些人認為市場上就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讓市場發揮最大的效能,但其實無論是市場或是政府的效能都不夠理想,所以這兩派論點其實是一場永無止盡的辯論。書中認爲政府和頂層的富人勾結,企業透過政治獻金收買政黨和政治人物,當權者遂制定了有利於富人的法律,保護了富人的財富,讓社會貧富差距變大。或許我們該反思的是政府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權力?我們該如何限制企業與政府的關係在一個合理的範圍?是這些原因讓自由的市場變得不自由,這豈不就是政府介入的結果嗎?
自由市場也許在微觀的產業之下聽起來是很合理,在宏觀的整體國家經濟的視野下卻顯得很不切實際,就像基礎研究下的細胞學和動物學實驗常常無法在大規模臨床試驗中得到證明。無論政府干預或者是不干預我們也都很難預測這對國家經濟的影響,以醫療來說,台灣的健保完全是政府控制的單一市場,變成了壓榨醫護人員的血汗工廠,美國的醫療雖然是自由市場,但是醫療的費用和藥品的價格都是高到難以讓一般人負擔得起,然後在藥品不具任何專利的印度就能夠發展出更新更好的醫療了嗎?當然沒有,印度的醫療也是相當落後的.我們其實很難知道怎麼樣是比較好,特別是每一個行業的人都有出於對自己的行業的理解所產生的偏差,讓我們覺得該怎麼做是對這個行業是好的,甚至對大多數人也是好的,但事實上卻未必是如此.
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雖然是兩個互相矛盾的概念,不過當我們在思考許多問題的時候,就是需要同時懷有這兩種有點矛盾的想法在心中,並且還能夠正常地生活著,這樣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可以避免單純化思維,並且能在權衡之後做出一個困難的決擇,這也是我近日從萬維剛在「得到」的專欄中所讀到的一點點小小啟發.
"Before I go on with this short history, let me make a general observation– 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the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One should, for example, be able to see that things are hopeless and yet be determined to make them otherwise. "
-- F. Scott Fitzg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