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羅斯福傳 -- [美]康拉德。布萊克(Conrad Black)

感觸蠻深的一本書.
一個人戰勝了自己的疾病又帶領國家戰勝敵人,並且讓美國成了世界第一的強國.

1.在他剛得到小兒麻痺症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政治前途已經徹底毀滅了,但是他最後還是成功地當上美國總統,並且推行「新政」讓美國走出「大蕭條」.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帶領美國打贏二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其實是處在一個「孤立主義」的社會氛圍,國際上在納粹德國崛起時也是綏靖主義充斥,在慕尼黑協定時,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將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了德國,還以爲換來了和平,卻只是讓納粹德國不廢吹灰之力將擴張了領土,而且德國對美國當時也有許多挑釁的動作,但美國國內的社會氛圍仍然是反對戰爭的,許多持反對意見的政客們也是想盡辦法地批評羅斯福,說他是一個好戰份子,說他要將美國人民的生命犧牲在一場與他們無關的戰爭之中,羅斯福起先是透過各種方式偷偷援助英國對抗希特勒,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才正是大規模地投入戰爭,羅斯福透過他的個人魅力和政治手段把國家帶往了他心中的方向,也讓美國成為了二戰當中最主要對抗日本和德國的戰鬥力,我們也見識到美國強大的國力能夠將資源有效率的投放到戰場上.這就是一個世界第一的強國所具有的力量.

2.二戰之後羅斯福對世界勢力的想法,就在美國和蘇俄的分歧越來越明顯之後就演變成「冷戰」時的局面了.二戰的結束將世界帶入了一個新的秩序,美英俄三國其實在勢力的瓜分上各有各自的盤算,在戰爭末期有許多歷史課本曾經提到的會議都在這本書裡面有詳述,大致上就是美國希望戰爭及早結束,所以希望蘇俄可以出更多的力量幫忙,就在這當中這三個國家為了減少自己對戰爭的投入,必須犧牲掉許多別人的利益, 包含雅爾達協定和慕尼黑協定等,羅斯福和邱吉爾其實犧牲了許多小國的利益給蘇俄以換取蘇俄對日宣戰,這擴大了許多蘇俄的勢力,世界最後也走向「冷戰」前的格局.

3.這本書可惜的地方是沒有對羅斯福透過什麼樣的政治途徑平息了反對意見,對於如何誘導民意走向他內心所想的方向,並沒有太詳細的介紹.政治人物的眼光是很重要的,他有他內心的理想藍圖,如何誘導普羅大眾跟他站在同一邊是一門極高的藝術,特別是反對聲浪從來就沒有小過,隨時都有人希望藉著批評他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當我看到台灣的政治人物把所謂「主流民意」當成自己的政治信仰時,其實我會覺得非常擔憂,因為「主流民意」其實意味著就是「普羅大眾」的想法,但我們知道一般人盲從的心態是很重,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所操弄,一個真正傑出的政治人物是要有能力將眾人帶往正確的方向,即使是在許許多多的反對聲當中,他也能夠堅定不移,最後證明他的眼光是正確的.

4.書中也有提到一些有關蔣介石的事情,當然跟我們小時候從歷史課本上學到的差距非常大.簡單來說,美國這邊大部分的重要官員幹部們都是很厭惡蔣介石與國民黨以及他的軍隊,他們認為中國國民黨的軍隊是非常腐敗而且戰鬥力非常薄弱,但是蔣介石卻急欲想要在戰爭當中分得好處,書中還提到每次羅斯福或邱吉爾問聽不懂英文的蔣介石問題時,旁邊的蔣宋美齡總是迫不急待地代替蔣介石回答,他們都很懷疑這到底是蔣宋美齡的想法還是蔣介石的想法,只是因為在羅斯福的藍圖裡面,二戰之後的世界在亞洲這裡需要有一個國家來領導大家,羅斯福認為會是中國,所以即使在眾人反對的情況下他還是把蔣介石拉進了強國的代表之中.我想羅斯福對中國的看法並沒有錯,中國的確是會在亞洲成為強國,只是不是在那個時候.

5.我可以明白羅胖為什麼不在賣這種字典等級的傳記,這並不是一本輕鬆愉快的書.但是羅斯福的傳記在二戰的那一個部分也差不多就是這本書三分之二的部分其實是非常精彩,我每次翻開大概都會看個一兩百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