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生活中的經濟學 -- [美]Gary S. Becker (1)

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ary S. Becker 的書「生活中的經濟學」,其中一個章節談到教育其實也是台灣教育一個很重大的問題。

某次跟人聊到大部分富裕家庭的孩子求學時家裡能投資比貧窮家的孩子更多的資源,所以家境富裕者進了學費較便宜資源又較豐富的公立大學,貧窮家的孩子背了學貸進了學費較貴資源較缺乏的私立學校,而大部分公立大學都是排名優於私校的,然後這些人將來出社會也有相對比較好的工作。

那你說這樣會改變階級嗎?資源沒有合理的分配,窮人背了學貸進了較不好的學校,未來能更有機會翻身嗎?他們會不會後來回想起來私校大學完全是浪費錢又浪費生命?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殺戮與文化 (1) -- [美]Victor Davis Hanson

在羅輯思維的書店說要下架時,我就手滑買了一本,一本七百多頁的書,只賣79RMB,CP值相當高,當然內容也是!這本書羅胖賣的這本翻譯並不好,讀得很痛苦但是很有趣,細節比我說的精彩很多,不妨查查作者Victor Davis Hanson 也是個很棒的軍事史學家,民主黨的黨員,卻在2000-2004年投給了布希,同時他也是當時支持波斯灣戰爭的學者.

作者認為西方的軍隊之所以強盛,能夠屢屢戰勝東方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個人主義,西方從雅典時代起就是為自己而戰,為了悍衛自身的生命財產而戰(特諾奇蒂蘭特會戰)。

第二是資本主義,也就是大量資源的投放運用ex.勒班陀海戰)。

第三是軍隊的紀律,嚴格的軍紀讓他們可以讓指揮調度變得很有效率,所有人都能聽從指令同時攻擊並且能嚴守陣地ex祖魯戰爭)

第四是用強大的壓倒性力量在一場戰役中獲勝ex高加米拉會戰)

第五是自由不受拘束的改變戰術,軍隊裡的成員能自發性地改變方針,對戰場上的變化隨機應變(ex中途島之戰)。

他提到西方軍隊的強盛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公民兵」的概念,關於公民兵或是奴隸兵或是僱傭兵,我一開始也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直到把書中從早期的戰爭講到近代的越戰的時候才比較能理解這其中的差異美國軍隊打越戰時國內有各種反戰論述和政治干涉,大英帝國入侵祖魯時納科塔主教科連索利用家族資源大肆批評英國的入侵,聖方濟教會的修士在記載歷史時也批判了西班牙軍隊的道德水準,這是北越人、祖魯人、和阿茲提克人所無法想像的一支軍隊裡面竟然充斥著各種不同的聲音,這是西方文明當中可以讓每人保持不同意見的本性,連戰爭外的人都可以對國家的財富和人力擁有發言權,所以這支軍隊後面是一個信用體系,作者認為這是西方軍隊強大的原因.比如說日本軍和美國軍同樣是使用先進的西方武器,但是日本軍隊內可沒有西方自由的個人主義的精神,反而是帶有階級意識而無法對戰略進行良好溝通的,有些日本將領在中途島作戰前其實就已經抱持著必敗的打算了,但是他們有西方的武器卻沒有西方的發言權讓軍隊達到最大力量.我個人認為這是有點偏精神層面的,但是這樣的精神層面的確是有可能賦予一支軍隊強大的力量.反觀奴隸兵和僱傭兵,他們多半是被脅迫來作戰,許多早期的奴隸兵其作戰環境非常差,特別是奴隸划船手,吃得很不好又常被鞭打,這些人的戰鬥力如何?僱傭兵如果帶頭的軍官被殺也是很容易就潰不成軍


如果我們把這個觀念放到商業上呢?其實這代表著一家公司是不是過度的階級化,領導階層是不是過於寡頭?是不是信息孤島?底層的訊息是不是流通快速?公司裡的個人有沒有自由發展的權利?有沒有合理的分享到一家公司的盈利?團隊的成員對同一個議題有歧見時,能不能暢所欲言?決策者能不能獲得最完整的訊息?大家能不能尊重最後所達成的「共識」?這不就也決定了一家公司的實力嗎?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2) -- 張宏杰

我發現醫師在台灣是一個被過分強調道德的行業,一般老百姓和社會輿論傾向從一種道德的觀點來看待醫師。我深深覺得這就是儒家思想被扭曲之後所帶來的結果,扣上道德的大帽並壓低薪水,把專業的價值用虛無的醫德貶抑,換來的是人才的流失,醫療品質的逐漸低落。但這不僅是大眾和輿論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被儒家的道德綱常扭曲失去了彈性,看以前國文課本裡提到孔子對顏回「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推崇,還有像「陋室銘」這樣的文章教育我們的底層道德思想,當這種思想被高壓的皇權做為打壓讀書人和官員低薪的理由時,恰恰是腐敗的根源。

這種抑制商業甚至是抑制追求財富的想法,使一般人內心對財富的追求帶有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道德鄙視感,卻漠視著越高的能力能帶來越高的財富,越高的財富能創造出更高的價值這樣的事實,我們往往把商人和奸詐狡猾之徒做了一些不恰當的連結。

我們也可以觀察到衛福部對公費生的期待,他們期待的是史懷哲,而不是能躍上國際舞台的醫師科學家,可是我們國家難道真的需要史懷哲嗎?偏鄉的醫療困境是靠培養出史懷哲來解決的嗎?


另外我們也可看看公家機關和軍隊裡對評鑑、高裝檢的態度以及過分的階級意識就可以知道,在這種組織結構和思想模式之下往往出現想粉飾太平逢迎拍馬的人。從歷史的經驗看來,越想要用道德和重刑來壓抑,情況是越糟,如明朝最後就走向流寇四起,易子而食的人間煉獄。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中國為什麼有前途 -- 羅振宇

這是羅輯思維出版的第四本書,看標題就可以知道在台灣這是一句相當政治不正確的書,更有些人會批評羅胖沒資格說中國有前途,因為他自己就是讓太太去美國生孩子,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說中國有前途呢?

為什麼中國有前途呢?

簡單來說,因為中國的規模大、人口多,所以大家說中國目前是贏在人工費用便宜,但羅胖更認為是因為人口規模巨大,所以產業群大然後產業配套的能力強,整合性高,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拿出這麼巨大的勞動能力,而不僅僅是人工便宜而已,第二是中國每個人都有強烈的發財夢,所以很積極上進.但也是有存在不確定性,第一個就是中美關係,中國從過去三十年來的成長不斷地膨脹,中美關係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未來雙方如何調整彼此的利益和格局就非常重要.第二個是互聯網所帶動的新技術所帶來的世界政治與經濟格局底層邏輯的轉變,過去所有的分析都是依據過往的經驗,我們依據過往經驗的判斷往往會有偏差,未來世界會怎麼變動沒人知道.


而且中國未來要走的路是一道窄門,因為歷史與思想淵源,中國和西方社會想法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歷史走的就是一大統的思想卻又分分合合,皇權集中後又分權,分權導致分裂之後又被新的皇權重新統一,在中國的歷史上的經濟也是如此在收放之間無限地循環,他引用了吳曉波的一句話「中國式改革在可見的未來,是一個以自由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統一文化為邊界,在民主法治和中央集權體制之間找平衡點的非西方式改革.」

讀完這本書就可以了解到他認為中國未來有前途的是「經濟」,不是「教育」也不是「生活環境」,所以事業可以在中國繼續奮鬥,因為中國經濟就要掀起世界浪潮了.

這本書也談及了中國歷史、皇權、創新、保守主義、歧視等議題,從一個自由派的經濟學的觀點出發來看這許多議題背後的原因,解釋的內容涵蓋了許多他過去節目中所提過的內容,也引用了很多他們書店裡的書的內容,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羅粉」,還是特別腦殘的那種,讀起來一定會特別的有共鳴.

博客來有在賣,「得到」app上面也有電子書.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午夜將至 (One Minute to Midnight) -- [美] Michael Dobbs

1962年的10月27日人稱"黑色星期六",也是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和蘇俄爆發終極核戰的臨界點。作者是一位記者,透過蒐集考證厚近一百頁的參考史料,順著時間的軸線詳細地寫下這短短的十三天在世界各地所發生的事情,以及許許多多牽涉其中的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支線故事,讓我們讀出"黑色星期六"的全貌。
很慶幸的是當時的兩位領導人,約翰甘迺迪和赫魯曉夫在那個充滿恐懼的十三天之中都選擇了理性,沒有爆發足以讓世界毀滅的終極核戰,書中更告訴我們不單單是這兩位領導人,還有許多小人物們在當時都忍住了恐懼,在古巴海岸蘇聯的軍隊擊落了一架美國的偵察機,有一另一架美國的偵察機在甘迺迪不知道的情況下誤入了蘇聯的領空,這些行為在最前線作戰的士兵或軍官們可能真的會打起來的情況下,雙方的核彈也可能就升空了。
另外一個是情報的分析,如何正確地分析空拍的照片,以及對蘇聯武力的評估,在當時其實有相當多的錯誤,再加上恐懼使得某些情報的評估被誇搭,某些又被低估,所以其實對敵人的狀況的理解是不正確的。
後來雙方沒有打起來,赫魯曉夫的蘇聯政府垮台了,他的繼任者更大規模的發展軍事,讓冷戰的緊張度持續升高,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承受這樣無止盡的發展軍事,特別是共產主義的國家,這樣的作法反而加速了蘇聯的瓦解,最後讓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擊敗了共產主義的蘇聯。當然美國的下場也不見得就是好,甘迺迪後來被傳奇性的暗殺了,美國似乎也不再有古巴危機的理性,投注了更多的力量去打越戰,國內又掀起了反戰的熱潮。古巴的哈瓦那當年似乎也是和邁阿密差不多繁榮的城市,也永遠鎖在卡斯楚共產主義停滯的時光裡了。
P.S. 書中記載甘迺迪一身是病,每天要吃很多藥,首先是他長期有下背痛,而且有腸炎需要服用類固醇,還有性病.....但聽起來就是一個Spondyloarthritis 搞不好合併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如果是活在現在可能就有機會使用生物製劑來治療了.......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羅斯福傳 -- [美]康拉德。布萊克(Conrad Black)

感觸蠻深的一本書.
一個人戰勝了自己的疾病又帶領國家戰勝敵人,並且讓美國成了世界第一的強國.

1.在他剛得到小兒麻痺症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政治前途已經徹底毀滅了,但是他最後還是成功地當上美國總統,並且推行「新政」讓美國走出「大蕭條」.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帶領美國打贏二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其實是處在一個「孤立主義」的社會氛圍,國際上在納粹德國崛起時也是綏靖主義充斥,在慕尼黑協定時,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將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了德國,還以爲換來了和平,卻只是讓納粹德國不廢吹灰之力將擴張了領土,而且德國對美國當時也有許多挑釁的動作,但美國國內的社會氛圍仍然是反對戰爭的,許多持反對意見的政客們也是想盡辦法地批評羅斯福,說他是一個好戰份子,說他要將美國人民的生命犧牲在一場與他們無關的戰爭之中,羅斯福起先是透過各種方式偷偷援助英國對抗希特勒,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才正是大規模地投入戰爭,羅斯福透過他的個人魅力和政治手段把國家帶往了他心中的方向,也讓美國成為了二戰當中最主要對抗日本和德國的戰鬥力,我們也見識到美國強大的國力能夠將資源有效率的投放到戰場上.這就是一個世界第一的強國所具有的力量.

2.二戰之後羅斯福對世界勢力的想法,就在美國和蘇俄的分歧越來越明顯之後就演變成「冷戰」時的局面了.二戰的結束將世界帶入了一個新的秩序,美英俄三國其實在勢力的瓜分上各有各自的盤算,在戰爭末期有許多歷史課本曾經提到的會議都在這本書裡面有詳述,大致上就是美國希望戰爭及早結束,所以希望蘇俄可以出更多的力量幫忙,就在這當中這三個國家為了減少自己對戰爭的投入,必須犧牲掉許多別人的利益, 包含雅爾達協定和慕尼黑協定等,羅斯福和邱吉爾其實犧牲了許多小國的利益給蘇俄以換取蘇俄對日宣戰,這擴大了許多蘇俄的勢力,世界最後也走向「冷戰」前的格局.

3.這本書可惜的地方是沒有對羅斯福透過什麼樣的政治途徑平息了反對意見,對於如何誘導民意走向他內心所想的方向,並沒有太詳細的介紹.政治人物的眼光是很重要的,他有他內心的理想藍圖,如何誘導普羅大眾跟他站在同一邊是一門極高的藝術,特別是反對聲浪從來就沒有小過,隨時都有人希望藉著批評他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當我看到台灣的政治人物把所謂「主流民意」當成自己的政治信仰時,其實我會覺得非常擔憂,因為「主流民意」其實意味著就是「普羅大眾」的想法,但我們知道一般人盲從的心態是很重,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所操弄,一個真正傑出的政治人物是要有能力將眾人帶往正確的方向,即使是在許許多多的反對聲當中,他也能夠堅定不移,最後證明他的眼光是正確的.

4.書中也有提到一些有關蔣介石的事情,當然跟我們小時候從歷史課本上學到的差距非常大.簡單來說,美國這邊大部分的重要官員幹部們都是很厭惡蔣介石與國民黨以及他的軍隊,他們認為中國國民黨的軍隊是非常腐敗而且戰鬥力非常薄弱,但是蔣介石卻急欲想要在戰爭當中分得好處,書中還提到每次羅斯福或邱吉爾問聽不懂英文的蔣介石問題時,旁邊的蔣宋美齡總是迫不急待地代替蔣介石回答,他們都很懷疑這到底是蔣宋美齡的想法還是蔣介石的想法,只是因為在羅斯福的藍圖裡面,二戰之後的世界在亞洲這裡需要有一個國家來領導大家,羅斯福認為會是中國,所以即使在眾人反對的情況下他還是把蔣介石拉進了強國的代表之中.我想羅斯福對中國的看法並沒有錯,中國的確是會在亞洲成為強國,只是不是在那個時候.

5.我可以明白羅胖為什麼不在賣這種字典等級的傳記,這並不是一本輕鬆愉快的書.但是羅斯福的傳記在二戰的那一個部分也差不多就是這本書三分之二的部分其實是非常精彩,我每次翻開大概都會看個一兩百頁.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1)-- 張宏杰


張宏杰的另一本精彩的歷史書,在飛機上打開就一口氣看完了。

「大明朝就像一輛沿著下坡奔向懸崖的馬車,所有的勢能都指向一個萬劫不復的終點。」


大明朝的問題不在於遍地的水災、旱災、蝗災,不在於四處蜂起的盜賊,也不在於幾位奸臣或昏君。這些都只是表象。

「貧困對人的尊嚴和人性的墮落所造成的後果是無法衡量的。」底層文化是被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所困的文化,它缺乏基本的形而上的東西,不可能給中國社會提供新的思想資源。明朝是貧困的,那種貧困不僅是資源上的缺乏,而是一種自下而上心靈上的貧癠。

明代是歷史上最重視名教綱常的朝代,朱元璋努力的事就是把儒教綱常鎖進老百姓的腦袋裡,最後導致極度專制的皇權和人民貧乏的思想。

「儒教的倫理規範有著天生的缺陷。它基於人性本善的虛妄假設,要求每個人都應該壓抑內心活潑的自然欲望,通過極大的自我克制,服從於僵硬的道德教條。它沒有為人的自然本性中軟弱的醜惡的一面留下彈性空間。」

這種對道德的過份張揚最後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對整個價值系統的徹底扭曲,人欲中種種卑劣醜惡的大釋放與大宣洩。

我們可以從明朝初期的腐敗到中後期的黨爭,以及最後的流寇張獻忠和李自成等流寇之亂,人性以徹底消失,張獻忠殺盡四川蜀地的百姓只為了洩恨,而當時中國遍地盡是人吃人貪污腐敗種種邪惡。

這種君君臣臣的綱常在現代社會被過份扭曲之後就變成,彼此間的互不信任,主管不信任員工,員工害怕主管報復,換來的就是敷衍了事,粉飾太平,無人敢陳述改革之建議,也無人敢為任何事負責。這也是羅輯思維在「崇禎為什麼跑不了?」那集當中提到過的,崇禎皇帝當初是很有心改革的,是明朝少數認真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跟紂王一樣少數敢「殉國」的皇帝,但真如他所說「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到崇禎朝時,其實明朝已是在一個不得不亡之勢,朝中已無敢於直言的大臣,所有敢於直諫的臣子早就在死光了,朝中也充斥著敷衍苟且的氛圍,明朝能不亡嗎?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good for cancer therapy, bad for rheumatic diseases

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 裡面看到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in cancer的文章。在這個immunotherapy正在開始萌芽的時候,有越來越多irAE被報導出來,這對rheumatologist來說似乎並不意外。
(在這個地方看到這篇文章真的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The study of knockout models reveals that absence of CTLA4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ly lethal and rapidly progressive lymphoproliferative and autoimmune disorder."

"From a population health perspective, CTLA4 gene polymorphism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numerous autoimmune diseases includ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regard to the PD-1 pathway,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D8 T-cell exhaustion, a state characterised by increased PD-1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favourable outcome in autoimmune disease and thus it could be reasoned that loss of this state could exacerbate disease progres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concomitant autoimmunity."

未解的問題:
"The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of whether checkpoint therapy exacerbates
pre-existing autoimmunity is also poorly addressed....."

"with regard to therapy, we are also only at the beginning of understanding the optimal regimens and implications of adjunctive immunosuppression, in particular as to whether the presence of irAEs may augment or hinder the anti-tumour response."

最後登高一呼,在這個跨時代治療正在開始發展的時候,希望Rheumatologist多多幫助oncologist,畢竟在眾多專科之中風濕科的醫師是最靠近也最了解整個故事的人。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關於退休金

為了退休,一般人會透過各種投資工具準備退休金,如果讓你投資某一家基金公司,保證你退休後月領數萬元,之前只有少數人有投資,現在擴大到所有人都「必須」要投資,且保證每個人退休後都有錢拿。
如果這是一家基金公司或是保險公司的廣告,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不能買,這就是一種很明顯的「龐氏騙局」啊!
現在有一家保險公司叫「政府」,他們有各種退休基金,公務人員、勞工退休、國民年金、老人年金⋯
可以思考幾個問題?
1. 你喜歡繳稅嗎?(你對該公司的信心?)
2. 政府的效能如何?(該公司的績效?)
3. 你認為所有收入等級和能承受不同程度風險的人都適用同一家公司的方案嗎?


如果都不是很肯定,政府相似的政策應該越少越好,或是根本不該制定這樣的政策。
再提一次佛里德曼提出的四種效率遞減模式:一,花自己的钱替自己辦事;
二,花自己的钱替别人辦事;
三,花别人的錢替自己辦事;
四,花別人的錢替別人辦事。

政府是第四種,而且四年會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