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很好奇台灣的藥廠醫師都在做什麼?我的經驗僅止於台灣的跨國藥廠醫師的工作.
大部分的人的Title都是醫學顧問(Medical Advisor),有少部分的公司的Title不太一樣,Eli Lilly給我的是臨床研究醫師(Clinical Research Physician),Pfizer給的是產品醫師(Product Physician),聽起來大同小異,做的事情其實也是大同小異.
工作內容
最主要的工作內容是Medical Affair,這其實是一個很抽象的集合名詞,內容大致上就是做新藥上市前的準備,和已上市的藥物在醫學上及策略上去協助行銷部門(Marketing/Sales).新藥上市前的準備工作非常的龐大,在台灣通常要花兩年的時間來準備,包含了解該疾病領域的治療方式、診斷、競爭者、環境和該疾病領域的重要專家,透過一個醫師的專業角度去了解台灣的環境當中未被滿足的需求為何?該如何將全球的策略調整成適合在台灣執行的策略?並且依照這個策略構思該辦什麼樣的活動?台灣的環境需要什麼樣的醫學證據和數據來幫助醫師了解新藥?在台灣還可以做什麼樣的第四期臨床試驗?最後是要行銷部門的合作,共同擬定出完整具體的上市準備計畫.
另外也要跟法規部門的同事合作,藥品查驗登記文件的準備,和藥品查驗中心審查委員的溝通,藥品仿單的內部審核,在這裡我們都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拿到藥證之後,申請健保給付的文件準備,幫助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的同事一起擬定好合適的策略、準備文件和諮詢專家,最後順利拿到健保價.
除了Medical affair之外,我的工作也包含了Clinical Development,也就是第一期到第三期臨床試驗在台灣的執行,幫助執行臨床試驗的同事了解在台灣的環境適合執行哪些臨床試驗?新藥機轉和protocol的理解,以及最後開始執行時各種副作用的發生和突發事件的處理,最後參與臨床試驗結果的分析和解讀,也許還有機會可以參加臨床試驗次分析的論文撰寫.
生活型態
生活其實和上班族的朝九晚六差不多,週末有時有活動需要參加.剛入行時約1.5個月出差一次,現在開始越來越少了,大約一季出差一次,出差也不是總是多坐商務艙,應該所有的公司都是規定航程超過某個小時數的限制才是商務艙.晚上常常在teleconference,剛開始有點不習慣對著空氣講話,久了就習慣了.誰適合做這份工作?
我記得多年前一位主任跟我說,如果你喜歡追求新知、喜歡講英文、喜歡交朋友、喜歡旅行,那你就適合這份工作.當初我聽完之後我就覺得那我應該就是適合,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覺得真的就是這樣.
所以你不需要是PhD, MBA,你不需要有幾十篇SCI,你不需要是主任或教授級,你也不需要是walking Harrison.
要完成上述提到的這些工作,光靠自己一個人絕對是無法完成的,所以要對新知和新事物有熱情,可以高速地大量學習,然後可以跟Regional, global 以及別國的同事交朋友,交換經驗和交換資源然後透過協作來達成共同的目標,並且在很多時候你要有能力說服你的長官和你的同儕.
職涯發展
這題很難.我只能說一句當年公司一個資深同事告訴我的”Your career is your own responsibil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