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人問過這個問題問了很多次,我心中已有很明確的答案了,下面就是我的想法.
所以後來我都反問對方,「為什麼你想做臨床工作?」
前言:關於基層醫療和診所的工作,很多是我自己的偏見和想像,如果跟大家的認知或是實際狀況有所出入,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我覺得一個人對一份工作的價值衡量不外乎兩點:金錢和成就感.若能兩者兼得,那是一種福氣,要珍惜.
拿到專科醫師之後,就是訓練完成了,之後就是自己要替自己尋找方向,自主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時刻了,所以我也認為在專科醫師訓練時,除了完成基本的專科醫師能力之外,也要具備自主學習,並且能帶著目的去學習,然後自我成長的能力.
先談談如果未來不打算留在醫學中心,我的理解和想像是什麼?
在中小型醫院就不太會有論文的壓力,那就是做醫療服務,以胸腔科醫師來說最好是要有呼吸器不然就是要兼顧急診,不然績效可能不夠,不然就是守ICU或是RCW,去小診所工作胸腔科所能展現的優勢並不大,而我也不想守著門診,做著每天固定時間看病人,然後多半沒有什麼大病,卻又擔心有暗藏的地雷,就像每天幫人擦皮鞋,來一個擦一雙,來十個擦十雙,偶爾有一兩個皮鞋本來就快壞了,你擦的時候沒發現,後來真的壞了還回頭過來找你賠錢.
所以我很早就排除基層醫療的選項.
那如果想要留在醫學中心呢?
以目前醫學中心或是準醫學中心對主治醫師的要求,我相信幾乎都會要求要唸博士班,並且在兩三年內要出國進修,並且要有論文產出.若你也是一位剛考過專科醫師,當上主治醫師不滿五年,或是明年要考專科醫師的朋友,應該會覺得前面三集的文章有稍微幫到你一點,並且也覺得做臨床醫師想要升級、想要發掘興趣,並不是那麼的沒有方向.
但是還有一個現實面要考量的就是,有時候你的興趣不見得是老闆希望你做的事情,有時候你希望「現在」做的事情,老闆希望你「過幾年再說」,在醫學中心裡面還有很多評鑑等相關的事務,還有教學活動、師資學分等要修,臨床工作也不會少,可能還要去分院或是外島支援,當你所能使用的精力被這些事情消耗過一輪之後,剩下來的可以投入你自己想投入的事情,那麼你的家人、健康和你的睡眠可能就是你必須要犧牲的了.
再來是你能想像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之後你在哪裡嗎?過五年、十年、十五年之後你會不會比現在更有價值?講白了就是你能不能花更少的時間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無論是金錢或是成就感.
坦白說在現行的健保體制和醫療環境之下,我對臨床醫師的價值是很悲觀,我也是經常看著大家在facebook上吐苦水,但也只能流於互相取暖,直到最近林靜儀立委進入立法院為醫界發聲,和醫勞盟的努力,才讓社會比較注意到這個問題.
聽過一位醫學中心離開的好老師好醫師前輩說,台灣醫療的問題是體制內無法解決的了,只有我們繞到體制之外,才有可能去發揮影響力,他也問我,你在醫學中心待五年、待十年,你的健保申報給付有變高嗎?你的臨床工作有變少嗎?你的收入有增加嗎?
我也曾經對臨床工作充滿熱情,但是因為這個大環境就逐漸被消磨了,我還記得那些送他們最後一程的、那些從鬼門關被拉回來的,那些住院醫師時會想偷偷地哭的小故事,那種內心的感動,有時不只是家屬和病人的感謝,有時只是因為自己堅持做對的事情,就能夠得到的成就感.但是熱情終究會慢慢消失,即使有很多可以自我鼓勵的方法,但是效果還是有限.
最後你可以再想想醫療糾紛,想像自己如果發生醫療糾紛跟律師談出庭的事情,想像自己去法庭站在那邊陳述自己,說自己的所作所為跟這個案子沒有因果關係,雖然你很清楚最後一定沒事,你的朋友師長也跟你說這只不過就是一起亂告的醫療糾紛.然後回家看看自己的小孩,看看自己的家人......可以再想想醫療糾紛到底有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也有人問我為什麼你這麼勇敢可以決定離開臨床工作?好不容易可以獨當一面成為主治醫師,就這樣放棄了不是很可惜嗎?
我說,勇敢的不是我,留下來的人才是真的勇敢.
我更要說,有的時候你就是要拋棄一些「存量」,你才能飛快地去追求「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