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鄉愁 (Peter Carmenzind) --- 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

"我的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我得經歷無數的悲歡離合? 
 為什麼我一心企盼的真與美,至今仍遙不可及?
為什麼我為那些值得追求的女子流淚,還要飽受愛的折磨?
而今又為一份沒有結果的愛,羞赧的垂首哭泣?
上帝既已命定我的孤獨,為什麼又給我一顆渴望被愛的心呢?"

這本書講的是一名叫做Peter Carmenzind散文式的自傳,Peter Carmenzind和之前所讀過的赫塞的小說很像,他也是徬徨少年時裡面的Demien也是流浪者之歌裡面的悉達多,他就是赫塞自己。

Peter Carmenzind在書中經驗了友情愛情和親情的來來去去,他曾經愛上一個女孩子,花了許多時間為她摘了鮮花,卻又悄悄地放在她的門邊,他心裡一直想著那些玫瑰她是否能接到,他也懷疑這段愛情和他將來所經歷的,會不會都只是唐吉珂德式的幻想。

"堅吝的人生依然緘默,任我顛沛流離,既未招來風雨,也沒喚起星星,一味要我謙卑,馴服,要我掙脫頑固的桎梏。它不在乎任我演出驕傲與自以為是的鬧劇,僅等待著迷途的孩子自己重回母親的懷抱。"

當然這段感情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就這麼結束了,後來的他嘗到了人生的痛苦,母親的死亡讓他重浪漫美麗的夢境當中驚醒,卻墮入了酒醉的生活。

"在死神靜默,嚴肅的帶領下,母親顯得多麼高貴。
 死神就像一位嚴父,把迷途的孩子領回家,
 既冷酷又無比的可靠與仁慈。"


"我也突然懂得,原來痛苦,失望和悲愁不是為了惹惱我們,使我們氣餒或者無地自容。他們的存在,是為了使我們心智成熟,臻於完善。"

在憂鬱傷心之中他酖溺於酒神的懷抱,之後他又重拾了自我,他重新愛上了一個女孩,卻又是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最後他放逐於大自然幽秘深遠的懷抱當中,並將自己的愛昇華為人群之愛,重新體驗了生命的高度和視野,以一個吟遊詩人的姿態悠遊於天地之間。

讀完之後,我又重新把幾個段落翻了幾回,有好幾次都讓我顫抖,我想起了<徬徨少年時>裡講的那句話,

"我只是嘗試著過自己要的生活而已。為何如此艱難呢?"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地遵循,卻又不斷地悖離,那些痛苦和快樂是共同存在的,只有放大我們的感受才能重新感受生命。

最後我想引書背上的一句話,雖然它好像是出自<徬徨少年時>但因為它就恰巧出現在書背上,這句話似乎很符合赫塞一直以來所強調的價值。

"我恍然大悟,自己以往只不過瞇得世界的一個小縫,並未窺見宇宙的真相。
 我的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嚮往,猶如羅盤上抖動的指針,指向遙遠的前方。
 從此,當我看到雲彩漫遊無盡的天邊時,也終於懂得她們的美麗與哀愁。"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8½ (1963) --- 八又二分之一

Director:Federico Fellini

Writers:Federico Fellini (story) & Ennio Flaiano (story)


透過這部電影我們進入了Federico Fellini充滿想像與夢境乃至近乎囈語的電影世界。


Marcello MastroianniFederico的化身,他在電影中扮演一個想要好好的拍一部自己想拍的電影的導演Guido,但是卻被自己的想法,演員們和製片們糾纏著,之後他的過往和他與妻子生活的困境與他的現實開始交葛不清,就呈現出我們在電影當中看到的奇妙景象。

所以不難想像,我們進入了如Day For Night (註1) 一樣的情況,"電影中的電影"


但這電影似乎比電影中的電影更加的複雜,這是電影中有電影有導演的想像,有導演的童年,導演的夢境,這四者混而為一,構成了這部八又二分之一,所以我們很難敘述這電影到底在說什麼,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有一個導演想拍一部電影但是沒拍成。

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是導演的心靈世界。

電影的第一幕非常的有力量。

在一群車陣當中,有一輛轎車裡面做了一個人,車子全部都停住了,他和他的車被困在這群車陣當中,他想要逃開這輛車子但是沒有辦法,旁邊的車子裡的乘客看著他,看著他受苦,並且看著他冷冷地微笑,旁邊的公車裡也擠滿了乘客,每個人每一雙眼睛都在看著他,他的車子開始冒煙,他就快要窒息了。
最後他終於成功的飛離車子,飛上了天空,但是她的腳踝綁著一條繩子,繩子的另一端被另一個人握著,他就像風箏一樣在空中飛。

最後他被扯了下來,掉到了海上,而他也從他的夢境當中醒來。

這一幕似乎就說出了導演的意志,他是處在一個困境當中,in a traffic jam, embouteillage, suffocating, 那種苦悶不言可喻。

另外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Guido進入自己的夢境來到他的小時後,他和一群小孩子跑到海邊找一個很胖的女人La Saraghina,在Amarcord當中,我發現Fellini對這樣豐乳肥臀的女人似乎有種獨特的迷戀,他代表著兒童到青少年時期的他對女性肉體的幻想與愛戀,那些女人都有豐乳肥臀並且身材高大,有點年紀且性經驗豐富的表徵,這樣的表徵似乎也反射出他自己是個沒有性經驗的純情少男,女性乳房與臀部在想像中被放大了。

這個片段最後,神父和修女們對他說去找La Saraghina是很可恥的,因為她是一個魔鬼。

他背上了羞恥的罪名的牌子,走進教室裡被同學們嘲笑著。
但是最後他還是跑到了海邊跪在遠方看著Saraghina回頭望著他。

另外一個也很有名的片段就是"Harem Scene"

某一天早晨Guido和他的太太Luisa以及Rossella坐在旅館的花園裡喝咖啡,他的情婦Carla突然走進了這個花園,Luisa知道那是Guido的情婦之後他們就開始爭吵,Guido此時進入了他自己的想像,這個想像就是Luisa走過去和Carla開心地講起話來,並且兩人互相親吻對方。之後進入了Guido的家中,在這裡面有Guido所有和他有關連的女人,她們彼此和平相處著,但偶爾會有點爭執,而Guido可以主宰她們,他甚至拿鞭子抽打她們並且叫年紀超過二十七歲的女人都去住樓上,也就是打入冷宮不想要再見到她們。


Luisa在此時扮演著一個盡心盡力的太太,做全部的家庭工作為了只是要讓Guido快樂。


Rossella這個角色也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她說他要在旁邊看Guido怎麼處理他和那些女人的關係和問題,他就像是一個審視者,觀察者,抑或者是Guido自己的良知。


看過費里尼的AmarcordLa Dolce Vita之後,似乎對費里尼的核心意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來看這部<八又二分之一>可能對裡面導演的想法會比較能夠有連結。


這真的不是一部容易懂的電影,有人說他超越了我們一般人對電影的認知和想法,有人說他是一個全新的電影的語言,以當時一九六三年的背景這種現實與夢境結合的手法似乎是很新很特別的,比較起像路易布紐爾的電影'中產階級的誘惑''青樓怨婦'(Belle de Jour)也是一種近乎夢境式的荒唐,雖然年代稍微晚了,有著不同的風格,同樣也是展現了極大的戲劇張力。


不過比較起來我還是更喜歡費理尼在本片當中的表現方式,我會說我很喜歡八又二分之一,並且我擔心將來我再重看八又二分之一的時候我將找不到形容詞來形容我對他的喜歡。


Anouk Aimée飾演LuisaGuido的太太,電影中短頭髮戴黑框眼鏡的她,臉上有股低調且與眾不同的氣質,非常讓人喜歡,那一頭短髮和黑框眼鏡的打扮,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實在是非常的時尚。


註1: Day For Night 是法國導演楚浮(François Truffaut) 個人認為最商業且最易懂的電影,原名叫La Nuit américaine 中文又翻作「日以作夜」,也是一部描述拍電影的故事的電影,所以是「電影中的電影」.